摘要:“急功近利”的黄磊,终将付出代价(黄磊电视剧)。黄磊,极限挑战,陈凯歌,慢综艺,孙莉。黄磊的人生,颇有些传奇色彩。当演员并非他最初的本意,而且十分抵触,结果却事与愿违。来不及学表演就被陈凯歌“赶鸭子上……
黄磊的人生,颇有些传奇色彩。
当演员并非他最初的本意,而且十分抵触,结果却事与愿违。
来不及学表演就被陈凯歌“赶鸭子上架”,拉去拍电影。
不情愿地进了北京电影学院,毕业后还留校任教。
他一路开挂、顺风顺水,成了一代“文艺男神”。
人到中年,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,让许多同龄男星备受中年危机的煎熬。
变得油腻的黄磊,星途不仅没有受折损,反而号准了综艺的脉搏,“第二春”开了一茬又一茬。
带着闺女参加亲子类型综艺,火得一塌糊涂。
跟黄渤、孙红雷等人组成“极限男人帮”,又火得一塌糊涂。
搭档老友何炅在慢综艺领域大展拳脚,仍然是火得一塌糊涂。
但是,当综艺的回旋镖一个个扎回来,观众逐渐回过味儿来,黄磊的尴尬也开始凸显出来。
回归到他被综艺反噬的主业上,戏路不伦不类,演技不上不下。追本溯源,终归要为“急功近利”付出代价。
赚得盆满钵满,确实是一种成功。但在需要慢工出细活的领域,急功近利也让黄磊在演戏上的生存空间,急剧萎缩。
1、时至今日,黄磊的演技到底还有几成?
这些年,黄磊就像中了“魔咒”,无论出演什么角色,总挣不脱“碎嘴小丈夫”的三招两式。
《小别离》里的他》里的他,絮絮叨叨,能说会道。
《小敏家》里的他》里的他,絮絮叨叨,能说会道。
《县委大院》里》。
引进日剧的经典ip,文艺大叔,黄小厨,三个要素都是那时观众的心之所向,但效果却一塌糊涂。
除了剧本拉胯,其他演员的表现拉胯之外,黄磊自身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耷拉着脑袋、不大活动的面部肌肉,偶尔出神,似乎都在复刻原版。
唯一的不同是,眼神中多了难以掩饰的精明与世故,总好像在默默思忖些什么。
好似下一秒,就要变身《极限挑战》里老奸巨猾的“神算子”。
接下来几部人设傻傻分不清楚的现代家庭剧。
从《小别离》到《小欢喜》》里是这样,到了《张卫国的夏天》里也还是那样。
无论是对着海清》。
那时陈凯歌在电影学院挑人,学生里挑不到,就把选择范围扩大到了考生。
黄磊的照片就这样入了陈凯歌的法眼。
照片上的青年浓眉大眼,眼神里一股执拗,正合陈凯歌意。
而黄磊之所以眼神里有这股执拗感,是因为拍这张照片时,他正被父亲赶鸭子上架考学。
是以拍照时臭脸,满脸不爽。
就是这么凑巧,黄磊还没有入学电影学院,就借着此片的光在戛纳上崭露头角。
后来因为气质自带忧郁感,又被《夜半歌声》的导演选中》《橘子红了》《似水年华》几部剧拍下来。
他演着文人》和《我爱男闺蜜》里演过这类的角色》播出,霸占了全民的电视机,开启了国内的真人秀狂潮。
翌年播出第二季,黄磊和女儿多多作为嘉宾,也收获了不少热度。
2015年,《极限挑战》开播》由于种种原因,不复前几季的辉煌。
但黄磊已经过渡到了下一档大热国民综艺,和老友何炅合伙开辟了慢综艺的江山——《向往的生活》。
而也是这一个节点》播出,让部分观众对黄磊的演员身份产生质疑。
牺牲演员的神秘感,来置换所谓的流量、话题与热度。
事情总有两面性,赚钱的同义词便是功利,何况黄磊已在急功近利的路上越走越远。
3、综艺的回旋镖扎回来,被反噬的黄磊很尴尬
黄磊是真人秀时代,最大的受益人之一。
亲子类型的综艺刚开始火爆的时候,他吃上了新鲜滚热辣的一顿。
后来户外游戏真人秀吃香,他又是其中的核心人物。
游戏真人秀做不下去了,他又在慢综艺的领域开辟了江山。
人设从好爸爸,到神算子,再到黄小厨。
每一步都稳稳握住收视率与国民度,每一个阶段的人设都深入人心。
而恰巧,他的演技遭到质疑,就是从综艺人格在他身上大放异彩开始的。
应了郝蕾和张译的话,演员是不能够上太多综艺,做太多直播的。
去得多了,不管你再去演什么角色,观众看到的时候,脑海里浮现的都是你在综艺和直播间里的样子。
观众对他太熟悉,熟悉他在《极限挑战》里阅读游戏规则时的蹙眉与思索。
熟悉他心生一计时》里,对待老友的言笑自若,面对生客时的拘谨漠然,以及向年轻人灌输大道理时的自我陶醉。
于是每当看到戏中人黄磊时,那个综艺人黄磊的面孔,都会像走马灯似的浮现在观众脑海。
观众为他惋惜,但或许在黄磊本人心中,演戏这件事情在人生中的占比并不重。
否则,他当像黄渤一样,在《极限挑战》难以做下去的时候》相识。
这一次合作过后,又一起拍了黄磊自编自导的《似水年华》。
刘若英饰演女孩从海对岸来》里,黄磊饰演的文,和刘若英饰演的英错过后,退而求其次,与默默结婚生子。
这番话,很难不让人揣测他在怀念白月光。
令人感到鸡贼的地方在于,左右摇摆,举棋不定。
说好听是“红玫瑰与白玫瑰”。
难听些是两位女主人公被当盘菜,挑挑捡捡。
男主人公心里只有自己,又要“深情专一”,又要“浪漫的萍水相逢”,陶醉其中,占尽便宜。
回应暧昧不清,心里仿佛还装着他人。
讲起自己与发妻的爱情故事时,能够剔除闲杂人等,用“一见钟情,一生一世一双人”的氛围感渲染,也是有十足语言功力的。
那些电视剧导演唤不醒的信念感,综艺导演倒是唤醒了。
回应与刘若英的二三事时,他发明了“第四种感情”。
孙莉诞下第三个孩子,四十岁生下男孩方才封肚。
他回应,“我其实有点重女轻男,当我听说老三是个男孩的时候,稍微有点遗憾,我特别想要三姐妹、三朵花”。
黄磊说这些话的时候,镜头捕捉到一旁的张杰的表情,显得有些意味深长。
但“模糊重点”本身,就会让人感到怪异与为何。
我们仍没见过他小儿子的正面照。
但多多在最美好也最脆弱的年华,被舆论数次揶揄抹黑,依旧未减少曝光度。
是否可以看作保护,与保护的缺失?
另一个人设是人生导师。
但比起人生导师,黄磊更像是好为人师。
拍戏的时候,要上价值、输出情怀。
蘑菇屋里来了不认识的娱乐圈新人,他的反应并不热情。
什么时候打开话匣子呢?
当他需要借你小辈身份,发表几句作为长辈的人生感言时。
同是新人,但身份不同,在黄磊这里也会遭遇区别对待。
比如陈飞宇一来,他就热情高涨,化身街坊邻里的亲切大姨,说你小时候我抱过你。
急功近利,不见利不急。
只有当情景能够满足他的表达欲,或者来者是值得笼络的人时,他才会展现出热情。
这些人设与真实人格的之间的差池,让观众本能反感。
也是这些人设,成为他与角色之间的屏障。
演小丈夫违和,因为本人在家庭里更像是说一不二的那一方。
演任劳任怨的干部违和,因为本人的形象是左右逢源、八面玲珑的。
都知道关晓彤代言了人造“植物肉”,其实立下“厨子”人设的黄磊也参与了。
虽然日常是在社交网站里秀厨艺,分享精品美食。
但既然有钱赚,昧着良心让观众吃一吃垃圾玩意儿也不是不行。
5、急功近利,让黄磊“弑杀”了那个会演戏的演员
好演员需要打破自我,如此在演戏的时候,才能够把自己的躯壳与心灵空出来,让角色入驻。
但黄磊的躯壳,永远腾不出空位。
第一次,他连上几档国民综艺,让他在综艺里的人设根植于观众脑海。好似一层障眼法,从此再看不清他在演戏时的突破。
第二次,他执着于扮演某个,或某几个人设,让强烈的本我占据了心灵。
从此,容不下他人。
一则,他所做的所有尝试和突破太微弱,敌不过观众脑海里根深蒂固的记忆,以及附带的偏见。
二则,他太爱自己,丧失了打破自己,揉碎自己的能力,躯壳里住不进角色的灵与肉。
年轻时的黄磊,乖乖配合经纪公司立文艺青年的人设,笼络观众。
2013年,当ip这个词语还没有全面进入大众视野时,黄磊再续当年的《似水年华》,联合几个友人开创了乌镇戏剧节。
他像任何成功人士一样,左右逢源、满面春风。
他能折腾、敢折腾,好处都想捞、名头都想要,浑身上下透出来的这股子劲头,让人不得不服。
美中不足的是,就少了那份演员沉下心来的“专注”。
赚钱时足够自洽,没有多余的矫情,又懂得抓住时机。
黄磊有着经商天才,但难免流露急功近利的本性。
他的拧巴感在于,内核是清醒的功利主义者,对外又放不下文艺与情怀,放不下随时随地指点江山、好为人师的成就感。
如果在某个时间点,黄磊能缓一缓,停下来好好复盘一下,不那么贪大求全,不那么急功近利,结果会不会变得不一样了?